当前位置:首页>文明实践活动
上级媒体看鲁山 | “剪”出文化传承路!鲁山县暑期公益课带孩童体验非遗魅力
发布日期:2025-08-01 添加者: 浏览量:

7月31日上午,鲁山县张官营镇文化服务中心内气氛热烈,省级非遗剪纸传承人陈子豪正悉心指导孩子们体验剪纸艺术,指尖流转间,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图案便呈现出来。这场以“非遗传承 ‘艺’路‘童’行”为主题的暑期公益课,让孩子们在剪刀与纸张的碰撞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剪纸是老祖宗传下的智慧,一张纸、一把剪刀,能剪出花鸟鱼虫,也能讲述千年故事。”课堂上,陈子豪从剪纸历史娓娓道来,从汉代“镂空”雏形到明清民俗应用,再到成为省级非遗的保护历程,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还展示了珍藏的老剪纸作品——春节的“福”字、婚庆的“喜鹊登梅”、寓意丰收的“五谷丰登”,泛黄的纸张上清晰的刀痕,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实践环节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先对折,再画半个蝴蝶翅膀,下剪要稳……”陈子豪耐心示范,孩子们屏息凝神,小剪刀在红纸上谨慎游走。初次尝试的孩子们虽不免手忙脚乱,作品略显稚嫩,但很快掌握了对称技巧。当10岁的马锦萱成功剪出“小兔子”时,她兴奋不已:“原来我也能剪出可爱的图案!你看这带毛边的耳朵像不像真的?”她小心地将作品夹入笔记本,准备带回家贴在窗上,让父母也看看“非遗的魔力”。

“非遗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要活在生活里,更要走进孩子们心里。”该镇党委书记王文举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该镇一直致力于非遗活化传承,除剪纸外,还开展了泥塑、皮影戏等体验活动,旨在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两小时的课程结束,孩子们的作品铺满桌面:憨态可掬的小猪、展翅欲飞的凤凰、层层叠叠的莲花……每幅作品都充满童真,也蕴含着非遗传承的无限可能。“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剪刀’,只要有人愿学,这门手艺就不会断。”陈子豪欣慰地说。

下一步,张官营镇计划组建“小小非遗传承人”队伍,邀请陈子豪等非遗传承人定期授课,并在学校开设非遗兴趣班,使剪纸艺术常态化走进校园。“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仅是体验者,更能成为传承者和创新者,”王文举说,“当孩子们能用剪纸表达生活,用传统技艺讲述新时代故事,非遗才能真正在年轻一代中扎根结果。”

阳光洒在孩子们专注的笑脸上,也照亮了红纸上灵动的图案。这场暑期公益课就像一颗种子,落在孩子们的心里,也落在非遗传承的土壤里,静待时光孕育,终将绽放出文化自信之花。(许冠杰 罗宏新/文图)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