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我们的节日
"我们的节日"中国(鲁山)端午节
发布日期:2020-06-29 添加者: 浏览量: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海内外华人始终保持着佩香囊、插艾草、包棕子、赛龙舟等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传承,以此寄托辟邪袪疫的美好愿望和爱国爱家的高洁情怀。

为有效防控疫情,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网络直播为主举办。活动以“礼敬传统文化 守望精神家园”为主题,通过“弘扬端午文化 促进乡村振兴”端午文化大讲堂、“对话民俗——五月五日午”专家访谈、“蕙兰颂歌”端午节诗会、民间祭祀屈原仪式、端午传统民俗展等系列文化活动,追思古代先贤,弘扬屈原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人们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爱自然的深厚情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兴盛。

开幕式文艺演出

6月25日上午,我们的节日—2020年中国(鲁山)端午节系列活动主要内容开幕式文艺演出、民俗文艺汇演、端午民俗展示(包槲坠、煮大蒜、插艾叶、挂香囊)、民俗互动、弘扬端午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大讲堂、对话民俗等。

端午民俗展示 

“蕙兰颂歌”端午节诗会 

“蕙兰颂歌”端午节诗会共分端午谣、屈子吟、楚天情、忧思魂、佩兰颂五个篇章,30余篇作品再现历史,寄托哀思,诗颂忠魂。开幕式上,舞蹈《书简》、童谣《五月五 拜屈原》、音乐剧《九歌》精彩上演,引来掌声不断;包槲坠、煮大蒜、做香囊、插艾叶等民俗展示互动令人暖心;高跷表演《驱五毒》、挑经担、河南坠子等民俗展演让群众沉浸在欢乐的海洋。

端午文化“云”上大讲堂 

6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学陈连山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侯仰军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黄震云教授做客“弘扬端午文化 促进乡村振兴”端午文化“云”上大讲堂,围绕恶月恶日为什么成了节日、端午节的文化核心、端午节的起源与传统习俗、屈原与鲁山等话题畅谈了统一包容、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华夏端午文化,阐述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疫情防控当下卫护生命健康、促进乡村振兴、凝聚民族力量、弘扬爱国精神的伟大现实意义。

“对话民俗—五月五日午”专家访谈网络直播在北京和鲁山举行。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和陈连山教授、林继富教授在北京直播间对话端午节。鲁山直播间由河南省民协副主席、河南大学彭恒礼教授主持,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程健君,中国民协顾问、河南省民协名誉主席夏挽群,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信阳师范学院金荣权教授,河南大学马福贞教授做客直播间。两地直播连线互动,共话端午民俗。专家们以“弘扬端午文化 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分享了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典故传说,端午与屈原,大江南北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端午时令食品和节俗,端午节俗的发展演变,端午节辟邪袪疫、和睦家庭、爱家爱国的多元主题,端午节俗的当代意义等话题。“对话民俗——五月五日午”专家访谈活动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和华夏儿女重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高尚人格,让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延续更新、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两千多年来,飘香端午和爱国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鲁山人民纪念屈原的活动史不绝书,源远流长。以南宋河南人范哗所著《后汉书·延笃传》为标志,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地方性屈原庙,就在鲁山县犫城故地。它不仅开我国端午节纪念屈原活动之历史先河,也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塑造的里程碑!从东汉鲁山人延笃那时算起,鲁山纪念屈原的活动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为中国最早。从鲁山开始,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主题的端午节逐渐走向全国,通过插艾草、戴香包、吃粽子、吟诗歌、赛龙舟等丰富多彩的民俗传承,成为一项规模巨大意义非凡的民族性活动,千百年来,正是这些活动,使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为中华诗歌注入了爱国主义的诗魂,为中华儿女建立了爱国主义的文化基因,犹如文化血脉塑造出一代又一代热爱国家的中国人。这是文化自信自强的力量,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我们在中国屈原文化传承基地——河南省鲁山县举办端午节民俗文化活动,旨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共筑中国梦,让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